您好,欢迎访问云县人民医院官网!
健康知识
咱们的心脏就像个不知疲倦的鼓手,
一辈子“咚咚”跳个不停。
可要是这鼓手累了、乱了节奏,
跳得太慢甚至偷懒歇会儿,
人就可能头晕、乏力,严重时还会晕倒。
这时,起搏器这个“智能节拍器”就该登场啦!
什么是起搏器
就是给心脏“定调子”的小能手——起搏器说白了,就是个藏在身体里的“微型指挥家”。它个头比火柴盒还小,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带电池的“大脑”(脉冲发生器)和几根“信号线”(电极导线)。当心脏跳得太慢或乱了套,它就会发出微小的电信号,“指挥”心脏按正常节奏跳动,保证身体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什么时候需要起搏器
心跳慢到“偷懒”:比如每分钟跳不到50次,人总觉得没劲儿、眼前发黑,甚至突然晕倒,查出来是“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电路”坏了:像“房室传导阻滞”,就是心脏上下腔的“电线”断了,上面跳得再欢,下面收不到信号,这时候就得靠起搏器来“传消息”。
心脏乱跳又变慢:有些房颤患者,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慢的时候容易出危险,也可能需要起搏器来兜底。
简单说,只要心脏的“节拍”乱得影响生活,医生检查后觉得需要,起搏器就能来帮忙。
装了起搏器的注意事项
运动干活有讲究:术后1个月内,装起搏器的那侧胳膊别使劲抬(比如举过头顶晾衣服)、别用力拉(比如提重物),日常吃饭、穿衣没问题。1个月后就能慢慢恢复正常活动,散步、打太极、跳广场舞都不耽误,只要别太猛就行。
电子设备别“贴贴”:手机、电视、冰箱这些家电放心用,但手机别长时间揣在靠近起搏器的口袋里(比如左侧胸口口袋),接电话时换另一边耳朵。像核磁共振、高压电设备这些强磁场的地方,要提前告诉工作人员自己装了起搏器。
定期“体检”不能少:起搏器的电池能用5-10年,期间要按医生说的定期去医院“调参数”,就像给手表对时一样,确保它工作正常。万一感觉心跳不对劲儿,别等,赶紧去医院。
一句话总结
起搏器不是“大麻烦”,
而是心脏的“贴心保镖”。
它藏在身体里默默工作,让心跳稳稳的,
咱们该吃吃、该喝喝,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要是您或家人遇到心脏跳得慢的问题,
别害怕,多问问医生,
起搏器可能就是那个帮大忙的“小能手”!
上一篇:巧用中药药枕预防颈椎等疾病
下一篇:没有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