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县人民医院官网!

健康热线:

科教简讯

云县人民医院完成首例肝血管瘤介入诊断与治疗手术
时间:2019-12-17          浏览量:212

      2018年5月20日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日子,同时对于我院以及我院医学影像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因为就在这天,医学影像科在介入导管室内成功完成我院首例肝血管瘤介入诊断与治疗手术。


image.png


      我院消化科患者施xx,因“反复腹痛一年余”于2018年5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包括CT、MRI等,初步诊断为肝血管瘤(肿瘤大小约8.3cmx9.7cmx9.2cm),经影像科与消化科共同会诊讨论后达成共识:介入治疗为该患者最佳治疗手段,同时也进行远程会诊,上级医院也认为介入治疗为该患者的最佳选择。
 

      5月20日,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医学科主任黄明与我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周宏程共同努力下顺利为该患者完成肝血管瘤诊疗手术。两位主任先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再一次明确了患者肝血管瘤的诊断,并了解了血管瘤的数目、大小、位置、染色特征及血供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最终使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进行治疗,通过超选插管到血管瘤供血分支将栓塞剂、药物经导管从肝动脉缓慢推入,达到破坏血窦内皮细胞和闭塞瘤体血窦的作用。经过两位主任及其他医务人员一个多小时的辛勤付出,最终顺利并完美的完成了这台有纪念意义的手术。

 

      此例肝血管瘤介入诊疗手术是医学影像科介入导管室继先后开展DSA、下肢深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取出术、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以及产后大出血球囊临时阻断髂动脉术等介入手术之后的又一项新介入诊疗技术,它的成功意味着我院介入诊疗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标志着我院介入中心的技术水平走在全县前列!


知识扩展:

肝血管瘤的介入诊疗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好发于30-50岁,女性较为多见。以往,外科手术切除是传统治疗方法,自1977年Tegtmeyer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婴儿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获得成功后,介入治疗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对正常肝脏无影响等优点现已成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首选。
 

      血管瘤的介入诊断:血管造影不仅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可靠方法,也是选择治疗技术的重要依据:①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供血动脉无明显增粗、无新生肿瘤血管,与肝癌不同;②造影剂进入血窦后呈密度很高的染色,形似大小不等的树上挂果征或爆米花样改变,多分布于瘤体边缘。较大瘤体中心常为纤维组织取代,表现为无血管区,肿瘤染色形成环状或C形,是海绵状血管瘤的一个特征性表现。③“早出晚归”即造影剂显影早,排空慢,是海绵状血管瘤的又一特征表现。④判断肝血管瘤有无并发动静脉瘘,并发动静脉瘘时血管造影征象包括双轨征、门静脉或肝静脉及其属支显影,多出现于瘤旁或巨大瘤体中血管湖周围。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目前,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经皮穿刺瘤内药物注射。

      (一)选择性肝动脉栓塞  

      首先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以了解血管瘤的数目、大小、位置、染色特点及血供情况,再超选插管到供血分支,将栓塞剂、药物经导管从肝动脉缓慢推入,达到破坏血窦内皮细胞和闭塞瘤体血窦作用。常用的栓塞剂和药物,主要是碘化油、聚乙烯醇颗粒、无水酒精、鱼肝油酸钠、明胶海绵、弹簧圈等,治疗药物主要选择平阳霉素,因其具有抑制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与碘化油合并乳化应用最广,从而使异常血窦机化,瘤体缩小达到治疗目的。

      (二)经皮穿刺硬化剂、药物注射治疗

      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硬化剂或药物注射方法是在B超或CT引导下的介入治疗技术,硬化剂直接注入肿瘤,使肿瘤组织脱水固定,细胞蛋白质凝固变性,局部血管血窦内皮坏死,血栓形成,导致肿瘤坏死,发生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硬化剂主要包括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药物主要有胶体32P、平阳霉素、博来霉素等,平阳霉素最常用。
      
(三)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大于5cm的肝血管瘤,有明显压迫症状或疼痛者;肿瘤邻近肝包膜,有破裂风险者;肿瘤破裂出血者;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

      禁忌症: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